返回 主页

规划计划

会宁县科学技术局“十四五”规划纲要

部门:科学技术局 | 栏目:规划计划 | 来源:科技局 | 作者:科技局 | 日期:2021-08-15 19:47:34 | 阅读: 3673

   “十四五”时期是进入新时代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期,我局将牢固树立科技创新在发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观念和科技创新既是长期战略任务也是当前重点工作的思想,坚持巩固拓展优势,加快补齐短板,全力推动县委、县政府关于科技创新的部署和要求落实落细。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定位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兰白试验区”和“兰白自创区”建设为统领,以深化改革与机制创新为核心,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动力,加快推动科技创新生态环境优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重点产业技术创新,全面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为建成生态优、百姓富、实力强的美丽会宁提供科技支撑。

二、奋斗目标和远景目标

力争“十四五”末,全社会创新创业环境明显优化,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显著增强,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大幅提升,科技创新生态体系活力迸发,建立健全具有区域特色的创新体系形成依靠科技实现会宁转型发展、科学发展和创新发展。“十四五”时期要努力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科技创新投入上持续加大——全社会R&D投入占GDP比重达到0.29%,每万名就业人员中R&D(研究与发展)人员达到45人,财政对科技投入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达到1%。

科技创新能力上明显提升——全县40%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设研发中心或实验室,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2.2%,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3.5%

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夯实——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0%,技术进步对工业经济的贡献率达到60%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数5省市科技型企业20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20家

科技成果转化上成效显著——省级、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星创天地众创空间等新型创业服务平台达到6家,新入驻企业30家,完成科技成果转化10项,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额达到1.6亿元

2035 年,基本实现中高端自主研发成果不断出新,新技术新成果得到广泛应用,专业化创业创新服务平台有效满足大众需求,创业创新政策体系更加完善,全社会充满创业创新活力的创新型城市和智慧城市。

三、重点任务

“十四五”期间,创新驱动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一是综合协调部署,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按照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的战略定位以科技创新为主导,围绕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综合协调部署,扎实安排推进,加强督促检查,认真实施《甘肃省科技创新若干措施》《白银市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措施》和《会宁县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措施》,进一步做好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工作,着力使科技创新水平迈向高端,全面提升竞争力。

二是打造创新平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坚持“一企一策”跟踪服务,建立健全高新和科技型企业培育库,按照“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公司”的培育路径,积极落实科技创新税收优惠政策,加大研发投入补助,每年新培育省级科技型企业2家、市级科技型企业2家、高新技术企业1家。按照“创新+孵化+产业”的双创路径,强化创业服务,推进创业载体和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加快科技孵化器专业化建设,每年新入驻企业6家。依托长征药业、群业科技、锐尔工程、甘富果业、耘丰科技、发滋瑞、建伟食用油等自有技术,每年完成科技成果转化2项。

三是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围绕我县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和产品示范推广,依托发滋瑞,加强与甘农大、甘肃农科院合作,开展小杂粮精细加工技术攻关;依托群业科技,加强与兰州理工大、上海交大合作,研发管道微纳米涂层及微纳米减摩自修复技术;依托长征药业,加强与甘农大、西北民族大学、甘肃农科院合作,开展中药材栽培、育苗、种植、加工等技术攻关;依托耘丰科技公司,加强与甘农大、甘肃农科院合作,研发玉米脱粒机、可调式小粒种子穴播机技术。依托甘肃中山管业、建伟食用油、祁连雪、长征药业、锐尔工程等龙头企业,培育省级技术创新中心1家、市级技术创新中心4家,建设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基地2个。依托会宁县青少年活动中心、甘富果业博物馆,建成省级科普基地2家。

四是集聚创新载体,申报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紧扣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综合示范区建设,围绕智慧农业、生态农业、富硒农业及农产品精深加工等重点领域,瞄准旱作农业、肉羊养殖、蔬菜种植等特色产业,加大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开展现代农业技术应用,重点做好玉米、马铃薯、小杂粮等品种选育及新品种引种试验示范和推广;以县牛羊产业园为核心区,以全县小杂粮、蔬菜、苹果、马铃薯等产业分布区为辐射区,编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规划,并积极向省市科技部门申报,争取资金扶持。

五是围绕企业需求,落实人才引进政策。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市各类人才激励扶持政策,围绕重点产业、重大领域、重点项目,在新材料、生物医药、实用技术等领域,用好院士专家工作站创新平台,依托高校院所的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工程中心等研发机构和人才团队,大力引进国家、省市级高端人才,做好引进国外智力、外国专家服务等工作,培养符合地方地方产业需要科技人才300名,努力营造引进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磁吸效应”。

六是加快科技引领,着力实施科技项目。加大对全县发展潜力大、品牌优势明显、科技含量较高的特色优势产业实行项目引导、重点扶持。做好甘肃省民生科技专项科技特派员项目3项(抗病优质丰产旱地春小麦新品种选育与示范、会宁县马铃薯绿色提质增效生产能力提升及集成技术研究、会宁县花椒种植技术推广),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3项(东西部协作下的脱贫新模式、西部特色农产品种植基地建设、苦杏仁深加工技术研究及新产品研发与扶贫示范),社会发展项目1项(重叠综合征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浆中ET-1、NO水平及CPAP对其影响的研究)等项目的推荐申报;重点做好锐尔工程公司的基于激光雷达扫描测量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甘富果业集团新建4000吨果蔬保鲜库及4000亩有机苹果基地防霜冻设施建设和苹果采后分选分级生产线、长征药业的中药材精深加工及有效成份分离提取中山管业公司微纳米涂层及微纳米减摩自修复技术在管道领域的应用、建伟食用油协调创新基地亚麻籽、亚麻籽油高附加值的衍生产品开发项目的争取力度,力争得到省、市项目资金支持。

四、意见建议

一是提高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财政科技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

二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设立科技成果转化专项、研发投入补助专项等,大力提升创新能力。

三是建立乡镇科技服务机构,结合当地产业发挥在那实际,选派专业对口的技术人员开展技术帮扶工作,提升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力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