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主页

部门文件

老君坡镇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实施方案

部门:老君坡镇 | 栏目:部门文件 | 来源:老君坡镇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实施方案 | 作者: | 日期:2020-07-14 16:28:25 | 阅读: 5942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全面实施绩效管理”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绩效管理的意见》《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中共会宁县委会宁县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我镇预算绩效管理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和省委十三届十一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有关要求,按照中央、省、市、县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部署,强化预算支出责任和效率,推动财政资金聚力增效,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质量、预算管理水平和政策实施效果,解决当前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统筹规划,全面覆盖。紧密结合实际,充分认识推行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扩大预算绩效管理的覆盖面,科学制定预算绩效管理总体规划,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要以社会关注的重大项目绩效管理为重点,积极探索,以点带面,全面推进。

(二)权责对等,约束有力。建立责任约束制度,明确各预算绩效管理职责,清晰界定权责边界。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实现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和政策调整挂钩。增强预算统筹能力,优化预算管理流程,调动各站所的积极性。

(三)科学规范,公开透明。抓紧健全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完善绩效管理流程,推进信息化建设,健全评价共性指标体系框架和绩效指标体系,推动预算绩效管理标准科学、程序规范、方法合理、结果可信。大力推进绩效信息公开透明,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三、总体目标

按照中央和省、市、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基本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实现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着力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

四、预算绩效管理内容

(一)构建全方位预算绩效管理格局

政府预算绩效管理。将政府收支预算全面纳入绩效管理。政府预算收入要实事求是、积极稳妥、讲求质量,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严禁脱离实际制定增长目标,严禁超出限额举借政府债务。政府预算支出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量力而行,着力支持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同时不得设定过高民生标准和擅自扩大保障范围,确保财政资源高效配置,增强财政可持续性。

(二)完善全覆盖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1.加快推进一般公共预算绩效管理。要重点关注预算资金配置效率、使用效益,特别是重大政策和项目实施效果。同时,积极开展涉及一般公共预算等财政资金的政府投资基金、政府采购、政府债务项目等各项政府投资活动实施绩效管理,实现全过程跟踪问效。

2.稳步推进其他政府预算绩效管理。政府性基金预算绩效管理,重点关注基金使用效果等情况,以及其对专项债务的支撑能力。

(三)建立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链条

1.积极推行事前绩效评估。结合预算评审、项目审批等,对重大政策、项目开展事前绩效评估,重点论证立项必要性、投入经济性、绩效目标合理性、实施方案可行性、筹资合规性等。

2.全面落实绩效目标设定。预算绩效目标管理是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的基础。在编制预算和申报项目时,须按规定申报绩效目标。编制预算时结合实际情况,全面科学设置绩效目标,坚持定性和定量指标相结合,以定量为主,准确反映预期产出和效果,不断扩大绩效目标管理覆盖面。

3.严格执行绩效运行监控。建立绩效运行监控机制,通过动态或定期采集项目的管理、绩效信息,对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和预算执行进度实行“双监控”,及时发现并纠正绩效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4.扎实深入开展绩效评价。通过自评和外部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预算执行情况开展绩效评价。根据批复的绩效目标,合理运用绩效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执行情况以及项目实施效果开展绩效自评,评价结果报送上级相关部门。

5.充分推广评价结果应用。健全绩效评价结果反馈制度和绩效问题整改责任制,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编制预算、优化结构、改进管理的重要依据。

五、健全预算绩效管理制度

(一)建立健全预算绩效管理制度。我镇围绕预算管理的主要内容和环节,完善涵盖绩效目标管理、绩效运行监控、绩效评价管理、评价结果应用等各环节的管理流程,制定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

(二)积极推进绩效标准体系建设。财政所负责建立健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共性绩效指标框架,并结合实际不断优化完善。构建分行业、分领域、分层次的核心绩效指标和标准体系,实现科学合理、细化量化、可比可测、动态调整、共建共享。

六、健全预算绩效管理约束机制

(一)完善管理制度。及时将上级部门反馈的绩效评价结果进行整改,并不断完善管理制度、改进管理措施、提高预算绩效管理水平。

(二)明确责任约束。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对本单位预算绩效负责,项目责任人对项目预算绩效负责,对重大项目的责任人实行绩效终身责任追究制,切实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

(三)推进信息公开。将相关政策和项目绩效目标、绩效评价结果要与预决算向社会主动公开,搭建社会公众参与绩效管理的途径和平台,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营造“讲绩效、用绩效、比绩效”的良好氛围。

七、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由镇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实施。不断完善内控制度,加强财务与业务工作紧密衔接,强化各站所配合,明确责任,充实工作人员,确保预算绩效管理延伸至资金使用终端,确保每一笔资金花得安全、用得高效,实现“要我有绩效”向“我要有绩效”转变。

(二)加强监督问责。财政所负责依法对政府预算绩效管理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对发现违纪违法问题线索的,及时上报镇纪委。

(三)加大宣传培训。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政府网络平台等,积极宣传预算绩效管理理念,强化预算绩效意识,培育绩效管理文化,为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创造良好的思想基础和舆论环境。健全培训机制,创新培训方式,加大培训力度,增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为做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提供人才保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