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草塬镇位于会宁县东北部,距县城70公里,流域面积175平方公里,辖8个行政村,72个村民小组6445户24822人。白草塬境内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有水浇地6.5万亩,是全县唯一一个全灌区乡镇,占全县保灌面积的三分之一。
党旗飘扬百花红。近年来,白草塬镇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培育富民多元产业,坚持党建+产业模式发展镇村经济,带领群众驶入发展快速车道。201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064元,人民生活水平跃居全县前列。
做大做强马铃薯种薯产业
白草塬镇地势高,塬面宽广,光照时间长,灌溉条件好,不宜病毒病菌传播,是马铃薯育种的理想场所。全镇种植马铃薯3.5万亩,育种专业合作社18家,2017年在总堡村、九百户村建成2000亩的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繁育品种主要有大西洋、青薯168等8个品种。以天缘齐马铃薯种薯繁育联合社和会宁县六合薯业开发有限公司白草塬马铃薯种薯生产基地为依托,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订单种植模式,实行“统一服务、统一生产、统一管理”的模式。在发展订单繁种过程中,镇党委强化组织领导,鼓励农户加入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与农户签订马铃薯订单繁种最低保护价收购合同,负责技术指导和收购,设立最低保护收购价格,给予农户原种补贴和地膜补贴,进一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真正做大做优全镇的马铃薯产业。
白草塬镇总堡村党支部书记 李效庭
我是从2003年开始,这几年就是公司加合作社带动农户,再一个我们白草塬我们政府通过地膜,现在基本上农户这两年去年我们村上基本上是带动两三个社,农户现在也基本上认识了。
巩固提升肉牛肉羊草畜产业
白草塬镇充分利用白草塬饲草资源丰富的优势,按照“家家种草、户户养殖,小群体,大规模”的发展思路,坚持“草、饲、养”协同发展,提升草蓄产业产值效益。改造建设5个标准化肉羊养殖小区,培育30户肉羊养殖规模户,使全镇基础母羊存栏量达到4万只,肉羊饲养量达到14.9万只。
【同期声】白草塬镇宝鹏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和彩萍
开始时以肉羊养殖为主,后来2011年七月份,我就申请了省级种羊场,以繁育种养为主,种羊繁育还比较可观,羊种也好,带动周边农户,他们把这个品种都换了么,每家基本上是十几个二十几个的样子。
【解说】在南塬村,记者来到丰盛祥肉牛养殖基地,养殖户负责人武建祥告诉记者,从2013年开始的26头肉牛,现在已经发展到养殖90多头,去年开始,收支基本能够持平,养殖效益逐渐显现。在武建祥的示范带动下,南塬村周边50余户开始发展养殖业,而武建祥也从原来的养牛门外汉变成了现在的半个养牛技术专家,大家饲养过程中遇到难题都来向他请教。能人带头,改变产业结构,抱团发展养牛养羊,南塬村的老百姓从养殖业上看到了致富的希望。
白草塬镇养牛专业户 武建祥
我想这在2018年左右,我准备要大力发展,扩大养殖规模,主要的一点还是要结合政府的产业政策引导,准备把这周边的老百姓发展起来,发展到家家户户有牛养,家家户户有存款。
加快推进苹果蔬菜主导产业
白草塬镇抢抓产业结构调整机遇,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因地制宜引导群众种植高原夏菜,蔬菜产业已成为农户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以“党建+”模式,采取“党委主导、支部带动、群众参与”的方式,促进蔬菜产业的发展。如今,蔬菜种植产业已初具规模,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
走进景庄村南刘社的会宁县白草塬镇宝兴蔬菜有限责任公司蔬菜基地,50座大棚依次排开,在烈日下格外显眼壮观。大棚内的青椒挂满枝头,韭菜长势喜人。凉棚下,工人们正把新采摘的辣椒分拣装袋,准备装车销售。干给村民看,带着村民赚,公司负责人白银市第九届人大代表李雄斌率先垂范,积极引导,群众从最初的观望不理解到最后加入进来一起发展,并因此尝到了种植高原夏菜的甜头。他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帐。
白草塬镇宝兴蔬菜有限责任公司 李雄斌
目前拿今年的市场来说都是较好的,如像每一棚辣椒 半亩地的棚,一棚我拿今年的效益看一碰是除过人工投资大概落着五至六千,这就是半亩地的,几乎就是一亩地就是种蔬菜的效益就是10000到11000这样,动员全镇都发展这些设施农业,一家子就是2-4个棚么,以后的发展线路就是这样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通过党总支出面组织,让村民发展无后顾之忧。窟坨村党支部书记宋亚辉、九百户党支部书记王能宏、种植能人牛学军,不断探索实践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新路,采取"抱团互助"的方法,由党支部牵头,广大党员群众共谋发展、共建项目、共享成果,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从有到多"的目标。在"抱团"谋划中,九百户村党支部立足高原夏菜特色产业优势,依托种植专业合作社及销售平台,吸引农户扩大种植面积,共同推动项目的持续发展。
白草塬镇九百户村党支部书记 王能宏
现在今年下来,我们的村集体经济能收入七八万块钱,到明年发展看能发展五六百亩这个片,以点带动咱们全塬都种呢,去年就我们一个村,今年窟坨种、树王、总堡。二百户建日光温室,都种着呢,现在说明都有这么个信心,那就发展起来了。
目前,全镇目前有景庄村、窟坨村、九百户三个村都发展高原夏菜产业,建成塑料大棚80座,约80000立方的蓄水库3座,蔬菜种植面积达2000余亩,种植品类有甘蓝、娃娃菜、辣椒、茄子、西红柿、黄瓜、韭菜等。
白草塬镇树王村村民 罗献文
一亩(芹菜)情况好着呢,一万五六么,中间些的就能长个(每苗)2斤么,照2斤市场价跟上最不行一亩万(元)过着呢么,比种别的什么的都强。
白草塬通风好、光照足、昼夜温差大,种植苹果得天独厚,镇党委、镇政府积极促进“一亩田”向“一亩园”转化,在冯治国、张政明等苹果树种植大户的带动下,白草塬镇在树王、总堡、二百户三个村种植苹果树2000亩,建成100亩连片种植基地两处。全镇累计苹果树种植面积达3000亩以上,亩产在3-5万元。
白草塬镇总堡村村民 张政明
洋芋种上一亩地挖上5000斤买上5000元,还和果子不能比较,果子一斤买一块钱,都要买一万来块钱呢。如果人的思想都认识了,能够把思想安到务果园这一门上,绝对好着呢。
白草塬镇总堡村村民 冯志国
比如盛果期的果园,一亩地收入2万元,种玉米种洋芋一亩地就是3000元,你看经济效益比这好得多,所以说我流转了人的10亩地,自己有10亩。发展了20亩果园,这么个情况的话,周边老百姓都看见效益好都想种,发展苹果树的前景可以说非常好。
田间地头抓党建,产业铺就富民路。如今的白草塬镇基本形成了马铃薯种薯种植、肉羊肉牛养殖和高原夏菜种植、苹果树种植为主导的四大产业结构。蓬勃发展的产业也助推基层党建从“虚”到“实”、从“无形”到“有形”转变,走出一条绿色发展、产业化经营的新路子。
白草塬镇党委书记 张琪
白草塬镇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县的农业农村政策,深化农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县委、县政府《2017—2020年全县培育富民产业加快脱贫攻坚实施方案》精神,大力实施“21211”农业农村产业突破行动,以“党建+”模式,全面培育壮大富民产业,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全镇脱贫致富步伐。强化基层党组织对农业产业结构的引领作用,促进广大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结语】梦想照亮前方,奋进正当其时。我们相信,在党和政府富民多元产业政策的指引下,在党建引领奔小康六大行动中,白草塬镇的广大干部群众,一定能奋发有为,砥砺前行,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王鹏图 王鸿祎 王占宏 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