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主页

强农惠农信息

“二百户村高原夏菜”示范村镇申报书

部门:白草塬镇 | 栏目:强农惠农信息 | 来源:原创 | 作者: | 日期:2019-07-10 10:08:49 | 阅读: 5819


一、基本情况

二百户村位于白草塬镇西南部,河刘公路穿境而过,全村现辖西淌、刘岭、四百户、北社、南社、二塬6个村民小组,共474户2205人,其中党员37名。二百户村耕地面积5445亩,其中水浇地占4354亩,人均耕地2.5亩。2018年底人均纯收入10477元,建档立卡户人均纯收入5333元。

二、产业发展现状

(一)2018年二百户村以国道247线产业规划建设、国土绿化、乡村治理工作为契机,在北刘村新力社、新民社及二百户北社之间,规划建设占地1400亩2000座塑料大棚的白草塬镇蔬菜产业园。产业园南依河刘公路、北接海榆公路,东靠原新民中学,西临新力至下李硬化路,交通极为便利,产业园建设区域内现有住户243户,其中贫困户11户。产业园于2018年3月份开始建设,已搭建大棚1120座;日光温室30座;4500吨预冷库1座;2000平米交易市场1处;蔬菜检验站1座;农技培训中心1个。集中种植区内243户(贫困户11户)农户每年每亩土地流转费500元。村集体每亩收入50元,用以发展集体经济。产业园吸纳农民务工人员约500人,每人每月可有1000元—2000元的务工收入。

(二)全村共组建各类合作社30家,其中马铃薯合作社5家,蔬菜种植合作社2家,林果种植合作社4家,肉牛养殖合作社2家,肉羊养殖合作社3家,农机合作社1家,其他各类合作社13家,注册资金约2482万元。市级示范社1家。年引导销售各类农产品15万吨,购销农用物资4.1万吨,实现销售收入2000万元,辐射带动农户2800余户,带动农民增收1900万元,户均增收3500元

(三)产业园采取“园区带动,基地支撑,露天蔬菜跟进”的方式,推动蔬菜产业的发展。2018年,蔬菜总产量约4万吨,总产值约2400万元,形成了“一园三基地”的产业格局。2018年全村种植面积在1400亩以上,种植品种从单一的甘蓝、娃娃菜到增加莴笋、芹菜、萝卜、西葫芦等多菜品种植。其中甘蓝亩产1.3万斤,市场价格一度达到1.05元/斤,亩产收益达到13650元,实现亩产过万元。

(四)产业园发展模式一是用“农业园区+农户(贫困户)”模式促发展。坚持“超前规划、整合资源、强力推动”的原则,突破村组限制,动员、整合全村力量建设二百户蔬菜产业园,实现产业大转型,生态大改善、经济大发展。蔬菜产业园新建的1120座塑料大棚中,280户贫困户每户4座,共1120座。通过产业园区的带动,推动贫困户增收和全镇经济的发展;二是用农村“三变”模式搞建设。采取农村“三变”模式,流转土地1400亩,建成示范、带动作用强的蔬菜产业园。前期由合作社或种植大户承包经营,群众务工、学习技术,条件成熟后由贫困户和其他农户经营;三是用“蔬菜产业+旅游”模式抓经营。将蔬菜产业发展与全村丰富的潜在旅游资源(白塬八景:杏苑花光、福慧禅音、汉武遗踪、英烈陵园、高台独亭、旱塬金波、平原夕照、百年古宅)结合起来,充分利用集聚优势,打造一个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都极佳的生态田园综合体。

三、申报理由

二百户村在交通、水利、土地、气候、劳动力等多方面具有发展蔬菜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交通优势是境内地势平坦,海榆公路、河刘公路穿境而过,通村硬化路达到100%,通社硬化路达到95%以上。水利优势是全村灌溉面积大,年用水量在200万方以上,2014年以来已完成全村水浇地的节水灌溉改造,目前建成总蓄水量为4万方的水库1座,并配备了滴灌管道。土地优势是全村有土地约7500亩,其中水浇地6500亩,土质属塬地耕灌灰钙土。气候优势是平均海拔1850米,年平均气温5.5℃,年最低气温-23.8℃,夏季均温17.9℃,年降雨量426毫米左右,无霜期120天左右,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极适合蔬菜的生长。劳动力优势是广大群众对发展蔬菜产业充满热情、积极性高,掌握了蔬菜种植基础技术,肯吃苦,便于组织集中开展大规模种植活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