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宁马铃薯:在学习中“变身”

来源:县融媒体中心 | 作者:
日期:2020-08-04 08:31:02 | 阅读: 13473

近日,会宁县组织“2020年高素质农民马铃薯产业培训班”学员,赴定西市安定区、渭源县、陇西县马铃薯种植基地以及陕西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观摩学习,进一步提高大家的科学种植水平和驾驭市场的能力,促进全县马铃薯产业高质量发展。

盛夏时节,陇中大地良田铺翠,绿意盎然,丰收在望。走进定西市安定区鲁家沟、香泉马铃薯种植基地,专家向学员们介绍了马铃薯新品种、全程机械化操作、水肥一体化、规模化种植带动土地流转和托管、马铃薯在我省粮菜兼用的政策以及通过抓面积、抓良种、建基地、延链条、创品牌加快马铃薯产业转型升级等新技术新知识新理念,大家认真听、仔细看、详细问、随时记,努力学习好经验好方法。

甘肃省马铃薯产业协会副会长刘大江:通过今天的交流互相,我觉得咱们会宁,发展马铃薯产业潜力非常大。通过这两年实践,咱们的一个山区,要发展产业奔小康,特别是山大沟深,撂荒地比较多的时候,发展秋季耐旱马铃薯这一块政府领导、老百姓、种植户选种的产业非常准,也非常到位。

会宁县平头川镇平头川村村民张礼国:把土口尽量翻松,薯形就好,到市场上就有卖的好价格。

渭源县是马铃薯的良种之乡,目前已建成茎尖组织培育瓶苗、温室繁育原原种、网室繁育原种、大田扩繁一级良种的马铃薯脱毒良种繁育体系。当学员们了解到该县制种企业扶贫车间,将先进技术和充裕的劳动力资源相结合,将当地农民培养成马铃薯种薯繁育专业技术人员实现就近就业时,大家对这一做法表示点赞,并表示要学习先进经验,为本乡镇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继续把马铃薯产业做实做细、做精做优、做大做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会宁县草滩镇寨科村村民李孝霞:因为咱们老百姓现在大部分都不认得这个陇薯7号、陇薯10号、陇薯14号,这些现在新品种,特别产量好,比咱们的老土豆就产量高出一千斤到二千斤这么多了,其实种土豆的应该认识这个,应该把这个产品全都换了。

会宁县新添堡乡沙湾村村民赵金富:从会宁到陇西,陇西到渭源,看了一下人家种洋芋,确实种的好,用地规模各方面确实真的好。

在中国农业“硅谷”陕西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学员们先后观摩了苹果双减实验基地和猕猴桃选育基地,聆听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教授关于我国农业史以及种子起源的讲述和发展现代农业所具备的条件及要素的介绍。大家表示,此次培训受益匪浅,既开阔了眼界,理清了思路,找到了差距,又振奋了大家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激情和干劲,回去后要努力提升自己的职业素质和适应发展的能力,做一个有文化、有技术、勤劳动、能致富的高素质农民,立足县情推动马铃薯产业转型升级,助力农业增收乡村振兴。

会宁县丁家沟镇沈屲村村民张怀寿: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我感觉到学了不少知识,尤其咱们甘肃的马铃薯来说,是咱们甘肃人的老本行,今天又来到了咱们陕西的猕猴桃基地,我感觉到人家的这个产业很好,我希望回到咱们甘肃,把这个带到咱们甘肃,带到咱们会宁,尽量带动大家脱贫致富。

会宁县白草塬镇总堡村村民李孝军:咱们种植各方面的技术,确实很欠缺,通过这次观摩学习,回去以后怎么想尽一切办法带动咱们地方的百姓,搞些这方面试验,努力把经济搞上去。

(会宁融媒记者 李晓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