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门岘镇
来源:土门岘镇 | 作者:土门岘镇
日期:2022-08-22 10:01:32 | 阅读: 19502
土门岘镇位于甘肃省会宁县北部,东靠新塬镇,西接草滩、四房吴镇,南连大沟镇,北邻刘家寨子镇,南北长21公里,东西宽15公里,总面积18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54233亩。镇政府驻地土门岘距县城100公里。土门岘镇所辖6个村(苏家堡、土门岘、杨家岘、张家沟、张家门、安家坡6个村),34个社,2310户,10597人,农村劳动力有6810人,占农业总人口的59.99%,全系汉族。
历史沿革
土门岘镇原称土木公社、土门岘公社,以驻地土门岘自然村而得名。此地古称土门洞,又称土门岘,古时境内南侧壑岘有一天然土洞,行人必经故而得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属长富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五区(河畔),1958年属刘寨公社,1961年设为土木公社,1965年和老庄公社合并为新塬公社,1973年又恢复为土木公社,1981年地名普查中,经定西行署批准原称土门岘公社,1983年改称土门岘乡,2016年撤乡换镇为土门岘镇。
地理环境
土门岘镇是陇西黄土高原的组成部分,地形东北高,西南低,山脉多为东西走向。土门岘镇地理位置整个地形大致可分为梁峁山地、河谷川地和部分残塬区三个类型,海拔为1784-2103米。土门岘镇水源缺乏,仅有一条季节性小溪-苦水河,水质咸苦,河滩掘井10米就有咸水,可供人畜饮用,它自东向西流经两个村七个社,流至河畔入祖厉河。土门岘镇属干旱山区,气候干燥,雨量稀少,最冷月份为元月份,最热月份为七月份,年降水量平均为328毫米左右。干旱是土门岘镇的一大主要自然灾害。
特有资源
1、土地资源丰富,地域较辽阔,土门岘镇总面积折合亩数为27.88万亩,其中耕地面积为5.43万亩,占总面积的19.48%。在耕地面积中,有山地3.80万亩,占69.98%,川地0.46万亩,占8.47%,塬地1.17万亩,占21.55%,耕地现全部为旱地。土壤主要类型为黄绵土、黑垆土等,适宜各类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生长。
2、动植物资源有着很大的优势,畜牧业发展历史较为悠久,各种畜禽饲养量大,范围又广。牛马骡驴的品种达好几种,羊、猪、鸡、兔子、蜂品种多样,其生存能力也很强。大量饲养羊、猪、蜂是当地群众发展经济、治穷致富的有效途径。
3、土门岘镇种植业也有着悠久的历史,种植品种主要有粮食作物、豆类作物、油类作物和瓜果蔬菜等几大类。粮食作物有小麦、糜子、谷子、玉米、荞麦、洋芋、燕麦、高粱;豆类作物有豌豆、扁豆、大豆等;油类作物有胡麻、芸芥、大麻等;瓜果蔬菜方面有西瓜、籽瓜、白南瓜、辣椒、茄子、西红柿、葱蒜、根菜叶菜类等。栽培牧草主要有苜蓿等。林业资源主要树种有杨树、柳树、榆树、椿树、杏树、桃树、苹果、梨、枣等品种。
名胜古迹
土门岘镇土门岘村现有宋代伍举城遗址,被列为会宁县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