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活“水文章” 答好“民生卷”——会宁县以“三抓三促”行动赋能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会宁县融媒体中心 | 作者:
日期:2023-04-17 09:49:36 | 阅读: 1475

全省“三抓三促”行动开展以来,会宁县紧紧围绕“守底线、促发展、谋振兴”目标,把巩固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摆在“三抓三促”行动的重要位置,全力践行新时代治水思路,统筹水资源,夯实水基础,为助力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水利保障。


微信图片_20230417095007.jpg

已竣工的会宁县祖厉河城区综合治理一期工程。
抓短板,保供水,农村饮水保障稳步提升
今年,会宁坚持把农村饮水安全提升改造项目作为夯实全县农村供水基础的关键举措,启动实施会宁县中南部农村饮水安全提升改造工程,计划两年工期一年建,力争年内完成投资3838万元,延伸改造各级供水管网130公里。日前,组织召开全县2023年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会议、乡级水管员培训会议,对农村安全饮水大排查、大整改,有效保障了供水管网安全运行,全县农村供水保障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


微信图片_20230417095011.jpg

2023年3月16日至17日,会宁县举办全县农村供水乡级水管员培训会议。

抓生态,促和谐,河道综合治理稳步推进

为高质量完成“高标准建设黄河生态廊道”的目标任务,会宁县通过打造祖厉河全流域高质量发展带,不断恢复河湖生命,让祖厉河再现生机,昔日的“苦水河”逐步蜕变成为引领县域生态建设、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的“幸福河”。

该县坚持以“先干流再支流,先城区再乡村,先上游再下游”为建设思路,完成祖厉河城区段一期、二期,康家河至张湾段综合治理项目,治理河道14.3公里,完成投资5.82亿元;继续推进城区段三期、厉河古城段、北二十铺段、柴门小学至河西坡段项目建设,同时启动实施河畔至清凉山段综合治理工程,规划治理河道27.3公里,概算总投资8.24亿元。

据统计,自祖厉河综合治理以来年平均输沙量已从4539万吨减少到1261万吨,泥沙入黄的“总闸门”正在不断拧紧。


微信图片_20230417095014.jpg

会宁县祖厉河岸钟鼓楼文化休闲广场。

抓配套,惠民生,农业灌溉效益稳步增长

近年来,会宁县通过实施一批“旱变水”项目,促进项目区传统农业向节水农业、设施农业、生态农业转变,有效带动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会宁县依托靖会电力提灌工程和引洮二期工程水源,建设“旱变水”水肥一体化高标准梯田,其中,李家塬供水工程已完成试通水,新庄塬、任半岔供水工程及引洮二期韩集镇、四房吴镇支渠项目正在推进。引洮二期刘寨草滩土门片区、引洮二期平头、老君、丁沟等片区项目实施以后,预计新增水浇地面积29.5733万亩,概算总投资9.42亿元。一系列“旱田变水田”项目的实施,结束了群众渴盼半个多世纪的通水梦。


微信图片_20230417095017.jpg

已竣工的会宁县五里沟小流域治理工程。

抓修复,筑屏障,水土流失治理稳步向好

治理水土流失是守住绿水青山的关键,更是生态优先的生动实践。会宁县通过严控林草水土流失“减量”,严把坡耕地和侵蚀沟“降级”,由梯田“建基”、造林“装饰”、塘坝谷坊“点缀”,山青、水净、村美、民富的发展目标不断实现。


微信图片_20230417095020.jpg

正在建设中的厉河古城段河道综合治理工程。

近年来,会宁县积极开展兴修梯田等治理工作,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绿水青山、人水相谐的水生态正在逐步形成。据统计,截至目前该县已完成梯田6436公顷、营造水保林9951公顷、封禁治理10583公顷、新建塘坝谷坊260座,建成淤地坝7座,完成祖厉河上游17条284.3平方公里的小流域综合治理;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270.4平方公里,治理程度达到69.38%,林草覆盖率达到35.07%,水保防护体系综合拦蓄效率和拦泥效率分别达到36%和45%。(吴青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