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水”流进旱塬深处的家——会宁县多措并举推进农村饮水安全

来源: | 作者:
日期:2022-12-28 15:56:48 | 阅读: 4191

微信图片_20221228155654.jpg

宁县始终把农村饮水安全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立足让群众用上“幸福水、放心水”为目标,加大改造提升,强化运行管理,持续增进福祉。

突出提升改造,从干管到支管,持续提高用水“保障力”。坚持把农村饮水安全提升改造项目作为夯实全县农村供水基础的关键举措,今年以来,累计投入专项资金4800万元,改造各类供水管道669.17公里,新建各类阀井1513座;同时,县财政每年安排300万元,用于入户工程改造提升,全年完成自来水新入户952户;平头川镇采取维修资金挤一点、帮扶资金凑一点、专项资金补一点的办法,2022年筹措资金27万元,改造提升379户,入户76户;杨崖集镇红土村在实施避险搬迁项目时,全面推进自来水入户,完成入厨23户。通过持续改造提升,从“工程化”改造到“分组化”整改,不断提高供水保障力。

突出协调联动,从前端到末端,全面查找供水“病根子”聚焦全县农村饮水设施参差不齐、配套不完善、管理不规范、运行不顺畅等问题,召开全县农村供水工作推进会,及时“会诊把脉”“对症下药”,积极组织开展农村安全饮水大排查,常态化开展排查检查2459次,同时县财政每年安排192万元办理了村级管网保险,有效保障了供水管网安全运行。新庄塬镇积极组织镇村组三级干部,对全镇范围内供水不稳定问题实行大起底,列出整改清单51条,逐个销号解决;四房吴镇针对供水设施冬季管护问题,组织水管员走村串户,现场指导,做好自来水水管、水龙头、水表等设施的保护。通过“查问题、定措施、补短板”,逐级逐户建立台账,逐条逐项销号解决,从“拉网式”排查到“清单式”销号,全县农村供水保障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

突出制度建设,从督促到奖惩,逐步撑牢管护“长效伞”。健全农村供水运营管护机制,按照“标准高、责任明、措施实、落实严、成效好”的要求,做到“有人管、有人修”,制定印发了《会宁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乡村运行管护方案(试行)》,新选聘乡级水管员79名,全面推进农村供水管网的日常维修、养护,今年以来累计维修抢修1882次,维修管道123.8公里,及时有效解决了各类“跑冒滴漏”等不稳定问题。同时建立了“月专报、季通报、年约谈”机制,对全县农村供水投诉情况进行分类梳理,每月形成工作专报,每季度通报,年终约谈投诉突出单位主要负责人;建立了“双考核、双挂钩”工作落实机制,县上定期对乡镇考核,乡镇定期对水管员考核,考核结果与乡镇维修养护经费、乡村水管员待遇相挂钩,靠实了水管员责任,提高了维修效率,从“突击式”维修到“常态化”管护,完善了日常管理长效机制。

突出常态服务,从投诉到申报,有效提升用水“满意度”。利用“会宁融媒”“会宁水务”等平台定时推送农村供水服务相关信息;河畔镇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快手”网络直播平台讲解农村自来水冬季管护、维修等各环节流程,通过线上信息推送和线下便民服务,让农村供水运营、维修、维护等政策家喻户晓;同时,全县建立了涉水信访投诉“两小时回应,次日回访”的服务承诺制。刘家寨子镇注重信访问题解决,督促乡村水管员“常态化”服务群众,发放便民服务卡,让群众知道用水有问题“该找谁”“谁解决”,逐步引导群众实现了从线上投诉举报到主动申报维修的转变,全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今年以来,全县累计发布安全饮水相关短视频、政策信息、越冬防护等信息500余条,印发安全饮水明白卡9.6万余份,受理各类群众用水需求679次;从“被动式”受理到“承诺式”办理,不断提升群众用水满意度,真正让“放心水、幸福水”成为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