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宁:文明花开满城芳

来源:会宁县融媒体中心 | 作者:
日期:2022-06-22 00:00:00 | 阅读: 1774

     牛门洞彩陶釉色的眸子里,写下千年文化的璀璨斑斓。
     钟鼓楼大气端庄的背影下,映衬出圣地蝶变的靓丽焕颜。
     历史的笔触沿着祖厉河一路流淌,涤荡出幸福的层层涟漪。钟灵毓秀的桃峰巍峨,青翠的眸子里,演绎出了多少灿烂辉煌的文明。

微信图片_20220622145900.png

守正方能出新,砥砺才能奋进。在新时代擘画的历史蓝图中,会宁县抢抓战略新机遇、瞄准发展新航标,把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作为凝心铸魂的民心工程,蓄势启航、破茧齐飞。

微信图片_20220622145905.png

打造前哨主阵地让文明新风尚更润心

逐时代浪潮、乘文明新风,在加快构建“一带五色·多彩会宁”的壮阔图景里,会宁县坚定扛起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历史重任,坚持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扎实推进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因地制宜打造各类实践阵地,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微信图片_20220622145910.png

 文明,是新时代进步的缩影,是引领发展的“前哨”。会宁县以县、乡(镇)、村(社区)三级作为网格单元,全方位整合资源,集中力量搭建理论宣传、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服务、体育健康服务“五大平台”。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成为汇聚各方力量、响应群众需求的为民服务平台,大力发挥“百姓”宣讲员和“红领巾”宣讲员的主体作用,让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有热度,更有厚度。

微信图片_20220622145913.png

 截至目前,会宁县已建成县、乡(镇)、村(社区)三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346个,按照“总队+支队+分队”模式,组建县乡村三级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356支。让全县284个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为宣传思想建设的“主阵地”,实现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全覆盖。

微信图片_20220622145917.png

  塑造品牌新担当让时代主旋律更高扬

“婚丧嫁娶彩礼……”这是会宁县河畔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创建的“河畔好声音”快手直播的场景。通过直播和老百姓零距离沟通,传递各类政策信息,解决群众实际问题,弘扬时代文明新风。

微信图片_20220622145917.png

     让红色与历史交融迸发、让文明与时代携手同步。会宁,红色的基因早已熔铸进血液、浸润进灵魂。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会宁县因地制宜推出“红色故事会”、开设“红色微党课”、诵读“红色经典”、研发“红色课堂”等一大批精品套餐,突出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目标定位,让红色初心文化在会师圣地遍地开花。
     2021以来,会宁县以培育时代新人和弘扬时代新风为目标,以文明实践三级网络为依托,高站位高标准全面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累计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500多场(次)。真正让新思想、新文化、新理念“飞入寻常百姓家”,让文明之光照亮会师大地!

微信图片_20220622145920.png

      悠悠丝绸古道,绵绵壮丽辉煌。通衢重驿的名城会宁,在构筑高质量发展新会宁的历史阶段,坚持以文明塑形、用教育引领、树品牌担当,在历史的前进脚步中,又将从一次次辛勤耕耘中收获幸福的滴滴甘甜。

丰富载体激活力让发展主引擎更强劲

砥砺拼搏方显勇毅。翻开会宁新时代文明实践发展历程的一道道答卷,“光耀会宁”“德润圣地”“铸魂育人”三大品牌跃然纸上。

微信图片_20220622145923.png

近年来,会宁县积极探索“群众需求+中心指导+文明实践成员单位供给”的工作模式,常态化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围绕建设“一带五色·多彩会宁”,突出以“绿”为韵,组织动员广大干部群众开展全民义务植树200万株,完成造林绿化11.7万亩;打造以“蓝”护航,发展志愿者10000多人,开展疫情防控宣传、防疫服务活动3900多场(次),有效保障生命财产安全;夯实“特”色振兴,围绕“牛、羊、菜、果、薯、药、小杂粮”增收产业,开展到户产业大普查和技术志愿服务,面对面提供种养殖技能2800多场次,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乡村振兴。

微信图片_20220622145926.png

“我们通过参加县上组织的各类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不断增进了与基层群众的情感交流,也让我们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增长了见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我们的切身行动,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注入了无限活力,也为建设‘一带五色·多彩会宁’贡献了微薄之力。”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李丽开心地说道。

微信图片_20220622145929.png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喜看稻菽千层浪,站在新时代会宁发展新的历史航标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必将打通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最后一公里”,助力新会宁,建功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