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宁:特色产业成为全面小康“压舱石”

来源: | 作者:
日期:2022-01-06 19:00:00 | 阅读: 9195

微信图片_20220111161002.jpg

惠风和畅,生机勃发。

在中川镇中川村,放眼处,一片片望不到边的大棚银光闪闪。大棚内,菜苗吐翠,长势喜人。棚里棚外,到处是忙碌的农民。草莓、圣女果等蔬菜种植,已成为当地致富增收的法宝。

微信图片_20220111161006.png

近年来,会宁县立足区位优势,坚持把产业富民作为根本之策,不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特色产业培育,大力实施“21211”农业农村产业突破行动。如今,从米粮川上、苏堡塬间、大沟深处,从“聚点成片”到“以点带面”,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产业生机蓬勃,日益壮大。

微信图片_20220111161010.png

“一人致富不算好,大家一块儿挣钱才是真的好,全面小康的路上,一个都不能少。”这是岳继军的坚持和信仰。他家住会宁县翟家所镇杜湾村,是全村有名的安格斯肉牛养殖大户。从缺乏技术、背井离乡的打工仔到技术精良、养殖经验丰富的领头羊,岳继军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和奋斗,在一步步艰难的探寻和摸索中,找准了致富新思路,不仅实现了自己摆脱贫困的梦想,更通过“捆绑发展”的模式,与贫困户签订代养协议,通过分红实现抱团发展,带动周边贫困户共同致富。

微信图片_20220111161013.png

岳继军说:“我2018年的时候,政府说安格斯好养,就响应号召引进了20头安格斯牛,考虑到有些农户没有能力,有些没圈舍,我就主动代养了三家的黑牛,合作社以分红的名义代养的,从2018年下来到2020年,生了17个牛犊,下来分红都好着呢,日子也逐渐过得‘牛’起来了。”
把产业发展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牢牢扭住致富瓶颈,着力突出地域优势,亮好主打招牌,依托“村有产业依托、户有致富渠道的整体发展布局,强力推动特色种养殖业互融发展,协同推进。这是会宁县太平店镇立足镇情实际、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的“必修课”,也是当地广大群众锲而不舍持续念好增收的“致富经”。

微信图片_20220111161016.png

55岁的刘布华原先家住头寨子镇塬边村,2017年在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下,举家搬到了头寨子镇头寨南组。现在的他不仅住上了宽敞、干净的楼房,还分到了5.7亩果园,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会宁县按照“产业兴旺、基础完善、治理有效、乡风文明”的发展思路,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动全县富民产业实现稳定达标增效,切实让“攻坚龙头”舞起来,把“增收支柱”筑起来,实现了“一地一品”做精特色,“一品一优”做足成色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微信图片_20220111161020.png

截至目前,全县基本实现了基础产业常态化、支柱产业长效化、增收产业基地化、劳务产业技能化、金融扶贫经济化的规模化发展模式。产业富民增收的路子越走越宽,越走越畅,越走越有效益,越走越奔向小康。

放眼如今的会师大地,旱塬深处村庄静美,大棚蔬菜长势喜人,养殖场里牛羊成群,一幕幕美丽如画的场景,正在抒写会宁全面小康的壮美蓝图。
(文:会宁融媒记者 魏永刚  图: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