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穷窝换穷业 会宁群众“搬”来新生活

来源:县融媒体中心 | 作者:
日期:2020-05-22 16:10:25 | 阅读: 14282

这是一次与过往的诀别,曾经,偏僻的山乡,穷根的煎熬里饱含了多少落魄。

这是一次与未来的牵手,从此,宽敞的洋房,幸福的生活中期待了你多少目光。

呼唤,期待,改变。于是一场造福无数会宁人的工程——易地搬迁,开始走向历史前台,走出规划蓝图,走入群众生活,走进百姓心中。

再见 穷日子

小时候,在我们的印像中,有一眼土窑的地方,那就是我的老家,一眼黄土窑,一把辛酸泪,曾经占据了多少会宁人难以忘怀的记忆空间,用黄土披的铠甲,用汗水浇筑起来的脊梁,那个土窝窝,曾经是无数会宁人,不管远在何方,始终魂牵梦萦挂念的——故乡。

贫穷,始终是这方黄土地最真切的标榜,穷乡僻壤,是外界描绘这个地方最初的模样,但千百年来,这里的人们从未阻隔梦想,也从未停止改变和换样。

“苦瘠甲天下”是对曾经会宁最真切的诠释,最生动的描绘。这里,旱塬纵横,沟壑遍地,自然条件恶劣,人居环境落后。是全国出名的贫困县。

曾几何时,这里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这里的人民食不果腹,居无定所,尤其突出的是水的短缺住的落魄,这里的人们在呼喊,也在积极寻求改变。

——易地扶贫搬迁,一个刚开始时带有很多疑问的话题,农家闲饭时,农户侃侃而谈,他们详细的聊起,这里故土难舍,记忆难割,要把我们搬到哪里?

尝试,迈步。就这样,在一个个鲜活的见证中,楼房平地起,整洁院落地,给会宁很多偏僻地方的农户带来了福音和改变。

你好 新生活

四月土高山,早春秀旱塬。记者跟随土高山乡党委书记柴成旺走进距离乡政府不到300米的土高山乡易地扶贫搬迁点,看到这里院落整洁有序,农户生活富足,好一幅美丽新农村的景象,让人羡慕,也让人感怀。顷刻间,让人深深的感叹党的好政策润心田,暖心窝。

安居,才能乐业。记者在汉家岔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巧遇正准备去遛弯的老人邵志伯,他今年65岁,满脸笑容,精神抖擞,由于下雨天凉,穿着一件呢子上衣,时不时用手去拉一拉他那直挺的衣领。好客的邵志伯双手推开大门,热情的招呼客人进屋坐,告诉记者他准备去文化广场......

“我刚把羊喂完准备去听秦腔呢,唱的挺好的”,老人喜笑颜开。他说的秦腔就是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社区自发组织的娱乐活动,爱好的老年人在一起拉拉唱唱。

据了解,“十二五”以来,会宁县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像一缕春风吹拂在会宁大地,全县共实施易地搬迁4613户,建成4613套安置房。“十三五”期间,全县实施易地扶贫搬迁2828户13467人,建档立卡贫困户2828户123467人,建设集中安置点22个。昔日土坯房,如今小洋楼,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帮扶下,会宁县易地搬迁工程让老百姓的困难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告别了那片贫瘠的土地,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感谢 好政策

“搬出以前的穷窝窝,开启今后的新生活。我年轻的时候就没有想过住楼房的事,只是听说在城里有楼房,见都没见过。近几年,由于政策好,政府启动了异地搬迁工程项目,集中规划建了新农村,我们全家从原来破旧的老房子里搬出来了,现在住到楼房里面,楼房建的也可以,好着呢,串门的亲戚来看了以后,说你们的生活、居住都改变的非常好。”

这是在太平店镇大山川村易地搬迁安置点上,搬迁户董玉山老人发出的由衷心声,这也是所有享受了这一好政策的会宁农户们的肺腑之言。

土高山乡党委书记柴成旺告诉记者,群众的满意度永远是检验脱贫攻坚成效的关键和核心所在,我们这几年,围绕群众的增收稳产、千方百计筑牢产业发展根基。与此同时,我们坚持强举措,抓落实,谋巩固。以真脱贫、脱真贫实现群众奔小康道路,过小康生活。

努力 奔小康

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顾其冷暖。实现了搬的出,如何稳的住,长期发展能致富成为甩给决策者们面临的新考题,也是搬迁群众必须经历的一次凤凰涅槃的重生。

会宁县钟鼓楼社区易地搬迁安置户孙克国告诉记者,“我现在参加了政府组织的免费技能培训,现在在就业扶贫车间工作,一家人的基本生活都有保障了,以前不想搬,舍不得老地方,现在进城了,工作也安置落实了,就在没啥顾虑了。目前唯一的就是想着把日子过好。”

为了让搬迁群众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会宁县把产业发展作为实现搬迁群众就业的主要抓手,把“扶贫车间”作为搬迁群众稳定增收的压舱石,按照“自主就业安置一批、扶贫车间安置一批、公益性岗位安置一批”的方式,对搬迁农户集中进行就业安置,着力保障搬迁群众生产生活。

与此同时,会宁县针对搬迁户职业技能特点,采取针对性举措和可操性细则,着力加大对搬迁群众的劳务输出和就业培训力度,牢固树立“培训一个人,就业一户人,致富一家子”的整体思路,让搬迁群众有了就业增收的“主心骨”,致富发展的“宽渠道”,从而实现了搬迁群众走出去,既能安居,更能乐业,还能致富。

如今,没有一种幸福能比乔迁新居、脱贫致富更能表达出人们内心的喜悦,会宁——这方神圣的乐土,养育了勤劳质朴的会师儿女,也滋生了多少赶超跨越的奇迹。告别穷窝,让我们一起开启幸福新生活,努力奔小康。

(会宁融媒记者 魏永刚)                              

来源:新甘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