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动起来 ——全市体育事业呈现全面发展良好态势

来源:白银发布 | 作者:
日期:2018-10-22 09:28:20 | 阅读: 16911

当下,“锻炼”“健身”已然成了生活中的热词。穿行在白银各个公园、广场,随处可见散步休闲、运动健身的人群。钟情广场舞的群众在悠扬的舞曲声中翩翩起舞,沉醉太极拳的群众在舒缓的配乐声中辗转腾挪,喜好陀螺的群众在嗡嗡声中全力挥动鞭子……那一幅幅激情运动的画面,是白银体育事业发展成就的精彩展示,更是人民群众对健康生活的热切向往。

高位推动,形成齐抓共管局面

近年来,全市体育工作形成了党委政府抓政策、主管部门重落实、相关部门搞协作、人民群众齐参与的发展格局。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白银市“十三五”体育事业发展规划》《白银市推动体育产业发展 促进体育消费的意见》《白银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等,推进体育组织、活动、设施、人才建设全面布局、纵深发展。体育主管部门充分履行职责,切实发挥牵头抓总和指导推进作用,着力推进各项体育事业扎实开展。各相关部门积极参与体育共建,推动公共财政保障机制逐步完善,财力投入逐年提升。各县区以争先创优为目标,在谋划体育发展布局、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壮大体育产业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突破,形成了各自特色。

以人为本,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我市坚持以人为本,深入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年均组织开展各类全民健身活动120多场次。城乡居民健身意识明显增强,累计建成晨晚练点465个,体育人口超过60万。群众体育社团不断健全,市、县(区)体育协会分别达到23个、80个。国民体质检测水平不断提升,累计检测人数达到7500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不断壮大,每年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500余人,总数累计达到5128人,初步形成了具有白银特色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

承办赛事,提升竞技体育水平

我市结合竞技体育资源和竞技体育发展实际,按照巩固优势项目、发展特色项目、提升短板项目的思路,切实加大专业训练、专项投入力度,积极拓展推广品牌赛事,切实提升竞技体育运动水平。

2017年,我市成功承办了中国大学生乒乓球锦标赛、全国乒乓球少儿杯赛总决赛、全国乒乓球乙A联寨(第二站)比赛、全国桥牌A类俱乐部联赛(第二站)比赛等四项国家级体育赛事,得到了国家体育总局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许。同时,成功举办了白银市第四届运动会、黄河石林国际万人徒步大会、黄河石林国际自行车越野赛、靖远国际马拉松赛、黄河石林滑雪节、黄河石林马拉松赛及百公里越野赛。各项重大赛事的举办,对于打造白银竞技体育品牌赛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同时,我市紧紧抓住国家加快乒乓球项目发展的机遇,全力抓好全市进一步强化体教结合实施意见的落实,充分调动体育俱乐部、单项协会的积极性,深入推进全市乒乓球项目体教结合示范校训练工作,选派优秀乒乓球教练员对全市28所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乒乓球业余训练工作进行了针对性指导,取得了明显实效。

此外,全市上下以备战省第十四届运动会为抓手,进一步完善以市体校综合项目训练为龙头,以靖远县曲棍球、足球,会宁县中长跑,景泰县篮球,平川区乒乓球,白银区武术、跆拳道训练基地为中心,辐射带动全市22个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35个“体教结合”示范校训练工作全面展开,进一步提高全市竞技体育训练水平。

夯实基础,完善公共体育设施

近年来,我市抢抓各类政策机遇,不断加快体育场馆设施建设,为广大群众参与体育健身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市体育中心“一场两馆”全面建成投入使用,并加大免费和低收费开放力度;各县区体育中心体育场馆正在加紧建设;乡镇及行政村群众健身场地不断普及,高标准、高质量建成“一村一场”农民体育惠民工程585个,形成了“市级有馆(体育中心),县区乡镇有中心,村级社区有场(篮球场)”的体育基础设施网络格局。

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成各类体育场地设施2365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61平方米。

外引内联,推动体育产业发展

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挥白银独特的自然、人文资源优势,通过外引内联、龙头带动,推动多门类体育产业落地生根、快速发展。

我市出台了支持体育产业加快发展的相关政策,逐步将重大体育赛事冠名为“黄河石林杯”“会师杯”等,年均承办举办省级以上体育赛事10余场次,有效提升了体育设施的管理水平和利用效率,推动了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

同时,进一步加快体育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大力引进体育文化旅游项目,建成了景泰黄河石林露营地等体育旅游景点景区,呈现出体育健身服务业、体育休闲旅游业等融合发展的良好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