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宁县“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篇(一)

来源:县委宣传部 | 作者:县委宣传部
日期:2016-01-12 10:17:02 | 阅读: 11682

 

承载着千年厚重文化的祖厉河横穿县城南北,东西狭窄,发展空间不足日益成为制约会宁城市发展的主要瓶颈,更为重要的是随着城市人口的逐年增加,城市的承载能力更加显得越来越不适应——与此相对应的是,古道名城,会师圣地,西北教育名县,红色旅游目的地,这一个个闪亮的名片。如何挖掘优势潜力,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会宁县委、县政府站在十二五的历史节点上,响亮地提出了建设“全国红色旅游名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陇中区域性特色小城市”的目标定位,把城市规划放在基础位置,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高质量建设”的三高标准,坚持“立足发展、利于长远、凝聚智慧、科学可行”的原则,瞄准国内一流,高标准搞好城市规划。并充分发挥规划引导和调控作用,不断加大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力度。经过五年的发展,一座新城扑面而来。

会宁县按照“改造老城区、建设新城区、发展西城区”的战略思路,以红色文化为鲜明特征,以历史文化为传统承载,以人文会宁、和谐会宁、魅力会宁、灵动会宁为重要标志,科学编制《会宁县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进一步拓展了城市空间,拉大了城市主体框架,提高了城市承载力。《会宁县北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会宁县南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南城区林果产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等规划以及《会宁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实施细则》《会宁县旧城区开发建设指导意见》《会宁县城市规划控制区个人建房规划管理办法》《会宁县城区建筑风格和建筑色彩管理规定》《会宁县城市规划审批管理补充要求》相继出台,城市规划面积由18平方公里扩大至30平方公里。城区规划人口由15万人增至20万人,“一河引领、两岸繁荣、三山增秀、四区联动”的城市发展思路成为会宁城市建设的具体实践。

在规划引领下,城市建成区面积由10.1平方公里扩大至14.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由28.1%增至38.06%。坚持不懈地实施城市亮化、绿化、美化工程和精细化管理工作,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如今,宽阔的柏油路四通八达,红绿灯指引着井然有序的车辆,漂亮的中华灯将夜间照耀得如同白昼,广场上,人们翩翩起舞,歌声激荡……

几年前嫁到柴家门镇鸡儿村北十里铺社的张瑞娟颇有感触:“当年结婚时,朋友们都笑我嫁到了农村。现在出门就有公交车站,周边购物也方便,医院、学校、银行等配套设施日益完善,现在咱也能当城里人了。”

谭源当了10多年出租车司机,亲身感受到城市翻天覆地的变化。“感觉是在大城市里。道路变宽了、绿化得靓丽了,特别是夜间,特别美。现在那像个县城,开车上路心情就是不一样”。“我经常把这种巨大发展变化带来的自豪说给外地来的客人,特别是经常出门在外的会宁人,让他们分享这份喜悦。”

在“城市规划”的指引下,会宁,这座传承着历史记忆和红色特质的区域特色城市正在大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