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委会议报告系列解读之一】会宁:精准发力抓脱贫 全面小康胜利在望

来源:县融媒体中心 | 作者:
日期:2021-01-19 13:25:46 | 阅读: 3590

近日,县委第十五届委员会第二十三次全体会议暨县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县委书记王科健代表县委常委会向大会作题为《勇担新使命,展现新作为,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会宁新征程》的工作报告。报告全面总结回顾了县委常委会“十三五”时期和2020年工作,深刻分析当前形势,对“十四五”和2021年主要任务进行安排部署,进一步动员全县上下统一思想,强化举措,聚焦总目标,加快建设“三区三县两城一市”,奋力为“十四五”时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深入学习贯彻全委会议精神,从今天起,开设《全委会议报告系列解读》专题报道,通过开展不同视角的解读报道,引导全县各级干部群众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会议精神实质,激励全县广大干部群众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的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坚定信心、鼓足干劲,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现代化会宁的时代篇章奠定坚实基础。

“十三五”时期,会宁县坚持以打赢脱贫攻坚战统揽工作全局,坚持以建设旅游文化城市引领县域经济发展,保持定力、接续奋斗,不忘初心、逐梦前行,“四县三区两城一市”建设取得重大成果,“十三五”圆满收官,高质量发展迈出新的坚实步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为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会宁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三五”时期,是会宁发展历程中充满挑战、砥砺奋进、极不平凡的五年,是经济社会历史性跨越、产业体系革命性重塑、城乡面貌根本性改变的五年。五年来,县委常委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政治任务和“一号工程”,全方位压实三级两线和“四大班子”攻坚责任,紧盯“两不愁三保障”,敢死拼命、尽锐出战,实现130个贫困村、37947户16.99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富民产业迅速壮大

坚持“守住一头子、多做几样子”,建立“1+N”产业增收模式,实施“21211”农业农村产业突破行动,强化产业引领,实现了贫困群众“稳定脱贫、持续增收”。聚焦现代丝路寒旱农业示范区建设,组建会宁县农发总公司和肉牛、肉羊、蔬菜、林果等国有产业公司,引进雄特牧业、中天羊业、新疆润丰、东方希望等龙头企业,持续扶持壮大甘富果业、依禾商贸等民营产业公司,建成脱贫产业园和特色产业园294个。

全膜玉米、黑膜马铃薯两个百万亩基础产业实现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全覆盖,肉牛、肉羊、蔬菜、林果产业在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覆盖达标中占到60%。会宁羊肉精深加工中心投入运营,杨集村(中药材)入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获批全省首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示范区。”

脱贫抓产业、产业抓覆盖、覆盖抓达标、达标抓效益”的工作思路,以及“达标奖补”推动产业扶贫的“会宁模式”得到省市肯定和推广。

基础设施极大改善

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严格落实三级管理制度,通过采取“自来水入户+”和“家庭水窖安装净化设备”等多种方式,彻底解决了农村安全饮水“最后一公里”,全县农村户籍人口安全饮水实现全覆盖。实施农村危房改造34109户,全县农村住房全部动态达标。建档立卡贫困户易地扶贫搬迁2828户13467人,配套发展后续产业,落实了稳岗就业和持续增收措施。按照脱贫攻坚政策,全县28个乡镇卫生院实现标准化配置提升,全县284个行政村实现标准化村卫生室全覆盖。行政村通硬化路或沥青路达到100%,全县自然村实现动力电全覆盖。

到户政策精准落实

全面落实义务教育“两免一补”“营养餐”等资助政策,义务教育适龄人口无一人失学辍学。全县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7.3%,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应保尽保;整合基本医疗、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项业务,增设一站式结报专用窗口,贫困人口报销比例达到92%。组织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0.6万人次、技能培训6.6万人次。

强化兜底保障对象的政策性保障,创新构建特困对象监护照料“30分钟服务圈”,荣获全国社会救助创新奖。农村低保标准从2016年的3420元/人·年提高到2020年的4428元/人·年,增幅30%。累计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10.46亿元。

(会宁融媒记者 窦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