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山类型葫芦柳叶纹双耳彩陶壶

来源:文物局 | 作者: | 日期:2018-09-29 16:18:33 | 阅读: 10034

口径14厘米,高30厘米,腹径29.5厘米,底径11厘米。

泥质橙红陶,侈口、口沿外翻、直颈、溜肩、鼓腹、平底,腹部饰对称桥形双耳,口沿饰对称两小鸡冠鋬,黑红彩,口沿外绘斜线网格纹,颈部饰网纹及锯齿纹,肩腹部绘葫芦网格纹间阴底柳叶纹。

半山类型因1924年瑞典学者安特生首先发现于甘肃广和县的半山遗址而得名,距今约4900年~4350年间,主要分布在黄河上游及其支流湟水、洮河、庄浪河、祖厉河流域,渭河上游的天山、武山一带和宁夏南部等地区,范围基本与马家窑类型相同。半山类型的制陶业直接继承马家窑类型,工艺娴熟,以红陶为主,器物主要以泥条盘筑法成型,大型贮藏器壶、瓮、罐等成为半山类型彩陶的主要器型。鸟形壶开始出现,后期有所增多。彩陶色彩鲜艳亮丽,图案繁缛,彩陶纹饰一般装饰于陶器上腹。纹饰以旋纹、锯齿纹、葫芦形网纹、菱格纹为主。还有圆形纹、叶形纹、贝形纹、神人纹等,其中非常盛行的锯齿纹是半山类型彩陶的一个最主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