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门洞新石器遗址
来源:县旅游局 | 作者:县旅游局 | 日期:2017-08-24 10:24:41 | 阅读: 8680
牛门洞新石器遗址位于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头寨子镇牛门洞村。面积约20平方公里。遗址内多为墓藏区,也有聚居村落。1920年,当地秦安移民垦荒时首次出土彩陶罐。由于当时会宁文化落后,缺乏研究人才,加之交通不便、住处闭塞,按照国际惯例先发现先命名的命名法则,本应将新石器这一时期的文化命名为牛门洞文化,而由瑞典地质学家兼考古学家安特生及其助手于1924年在临洮马家窑进行挖掘并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从而马家窑抢在了前面,获得了命名权,而比马家窑出土文物早五年的牛门洞与命名权擦肩而过,终为憾事。
牛门洞在1975年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时,出土了大量的彩陶器物,制陶工具,并有大量的石器,文化层厚达1——2米。牛门洞文化仅为零量出土,没有进行大规模的科学考察和系统的挖掘清理,出土文物多为彩陶壶、瓮、罐、钵、盆以及细颈侈口蓝纹红陶罐、高颈蓝纹双耳罐、高颈蓝纹瓶、灰陶盆、红陶鬲和磨制石器等。一部分为甘肃仰韶文化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和齐家文化类型,是新石器时代文物。其中灰陶缸、陶罐、陶灶、陶井、瓷碗均为汉、宋、明、清代文物,其数量之多,制作精美,实为罕见。其代表精品有蛙纹双耳彩陶罐,绳纹素陶罐,细颈侈口蓝纹红陶罐,高颈蓝纹双耳罐,高颈蓝纹瓶,灰陶盆红陶鬲,三孔石刀等。经鉴定,牛门洞为仰韶文化石岭下类型,马家窑文化马家窑,半山,马厂类型,齐家文化,寺洼文化,辛店文化等类型并存的新石器,青铜器时代遗址,范围之广,跨代之长,在甘肃史前遗址都是首屈一指的。1982年8月4日会宁县人民政府025号文件通知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甘肃省文物局对遗址现状进行了勘测、论证和资料搜集整理,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3月29日,国务院审议通过,牛门洞新石器时代遗址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2年4月10日下午,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高鹰调研会宁县牛门洞新石器时代遗址。高鹰指出,保护开发牛门洞新石器时代遗址,对我市发展旅游产业、打造西部陶都具有重要意义。高鹰要求要“扩大宣传深入挖掘、加大遗址保护开发”。文化、文物部门要精心规划、扩大宣传、深入挖掘,加大牛门洞新石器时代遗址的保护开发,争取将遗址列入我省的全国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规划。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会宁县博物馆近期获赠一批珍贵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