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志工作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来源:本站原创 | 作者:阎晋平 | 日期:2017-09-20 10:10:47 | 阅读: 8948
与时俱进是地方志工作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必然要求,如果固化思维模式、满足已有现状,那就必将使地方志工作始终循着老路徘徊,而迈不出新的步子。但是,无论如何创新工作机制、调整工作内容,都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要注重思想性,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地方志工作的一大重要功能是“育人”。育人,就是要通过修志编鉴、整理地情资料这样一些载体,向人们灌输正确的思想理念。具体而言,就是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如果偏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地方志工作也就失去了“灵魂”,即使编纂了多少“妙笔生花”的资料,终归都是一堆无用的废纸,甚至还可能在社会上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
要弘扬主旋律,增强传播正能量的责任意识。为党立言、为人民立言是地方志工作的责任所在。做好地方志工作,必须讲党性,始终把话语权“铁定”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范围之内,任何时候都不能出现偏差;必须坚持人民性,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根本性问题,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当前,在人们的思想观念多元、多样、多变的复杂社会条件下,一定要增强主流意识,切莫为“邪滋暗长”的意识所支配,在编修志书的过程中,或是以个别结论代替一般结论,或是颠倒对历史人物的功过评价,或是有意歪曲已作出历史定论的史实。这样,就犯了立场性、原则性的错误,必当引为借鉴。
要经常接地气,促进地方志书的广泛应用。地方志书虽是“官修”,但不应只是“官读”,而是要让志书应用接上“地气”,创造“民读”的条件,使地方志书真正走进社会,走向平民,从而最大化地发挥其社会效益。要达此目的,一方面,需创新传统应用模式,除积极筹备建设方志馆外,可先行探索在档案馆和图书馆设公众阅志场所,并建立一整套比较完备的借阅、赠阅制度;另一方面,要适应信息化需求,搭乘信息化快车,适时办好地方志网站,推进志书阅读电子信息化建设步伐,使普通群众只需点击鼠标,就可以轻松愉悦地查阅志书资料,以满足他们的读志、用志需求。这样,志书的社会效益就能充分体现在公众广泛应用之中了。
上一篇:年鉴资料报送应建立长效机制
下一篇:从与前志比较中浅谈三轮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