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巡礼之一】会宁:“红嘴山”上擎起绿色梦想

来源:县融媒体中心 | 作者: | 日期:2020-09-15 08:59:14 | 阅读: 12541

曾经,有这样一首诗,深情刻录着一位当代愚公手执绿意的故事。

“二十三年风雨浸,荒山落户寄情深。

细枝嫩叶农夫汗,金果红花赤子心。

坡变梯田人谢世,地生芳草鸟归林。

功名不在位高下,造福儿孙最可钦。”

他是农民,土生土气的黄土地里长出的骄子,他的一生只有一个梦想,让山披绿,让川添秀。

曾几何时,这里,旱塬大山荒芜的容颜,杂草不生的“红嘴山”,该拿什么来改变?

探索、奋进、拼搏。

这里开始萌发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因为追逐绿色的梦想,它的名字而被后人传唱——“红嘴山上新愚公”郭富山。

这是一个用生命树立绿色丰碑的典范;

这是一个用双手撑起不屈脊梁的诗篇;

这也是一个用赤城书写大爱无疆的誓言。

绿了荒山,白了头。

郭富山,一个百折不挠的老汉,历经岁月风霜依旧挺拔的老者,他用自己的执着、奉献和满腔的饱满把这片旱塬融进了自己心田,让孤峰山间长出了绿意叠千秀的朦胧诗意。

翠满人间,泪满面。

郭富山,一座被时光打磨的巍巍碑塔,坚韧的眸子里,依旧铭刻着那一把铁锹、和那一颗滚烫炽热的初心,他让萧瑟旱塬插上了锦绣耀河山的铿锵豪迈。

变绿,一段充满感人的故事,既有壮阔而又波澜的情调,又有不倦又显深沉的煎熬,这是一本厚重的读本,说尽了他一生瑟瑟苦楚的辛酸和默默的奉献。当读到这一刻,我闪烁的双眼里多了几分匆忙。

两行老屋,一腔热血,就这样深深扎进了“红嘴山”。

从1964年开始到1987年辞世,郭富山用自己毕生的心血和骨气,把根植就在了红嘴山上,二十三年如一日,他用扁担挑起了脊梁,用铁锹绿化了山川,用双手撑起了梦想。

一分耕耘,一生坚守。

郭富山用那双瘦骨嶙峋、长满老茧的双手挖山造林,用血汗染绿了红嘴山。锲而不舍修筑反坡梯田35000米125亩753块,移动土方42000多方,栽植各种树木38400多株,铁锹、镢头磨秃了30多把,扁担磨断了20多根,水桶用坏了20多个......

昔日“遇雨滑如油,逢旱渴死牛”的红嘴山,如今早已变成了绿意铺满人间的“花果山”。

郭富山,虽然他的身躯已经化作尘埃,但是大地将永远记住他的情愫,也让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深深地,从这里走出了陇原。

绿意如诗,让青山折射出一种新的理念,成长为一种新信仰。

久旱逢甘霖的欣喜,犹如一池洗涤岁月的春水,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开始牢牢扎进了会师儿女广阔的心间。自此,会宁县也开始谱写一段后进赶超的绿化诗篇。

醉美人间九月天,大地披绿扮新颜。

久历风雨,这里的山山川川,荒芜的往昔早已被岁月暗淡,被时光吹散,留下的,只有一缕微风拂面。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把绿色融入生活,通过牢牢守住绿色发展和生态环保两条底线,坚持“兴林”与“富民”并重,持续优化空间生态绿色布局,让绿色真正成为装饰生活唯美的符号,成为扮靓美好梦想的靓丽底色,一个熠熠生辉的“绿色会宁”正在崛起。

(会宁融媒记者 魏永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