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党的十八大以来,会宁县以推进农村环境整治为重点,以展现农村生态魅力为特色,以建设宜居乡村为导向,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擦“靓”乡村振兴底色。“华丽变身”的侯家川镇齐靳湿地,集休闲垂钓、生态观光、农耕体验、餐饮娱乐为一体,美不胜收,已经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为当地及周边群众带来增收新希望。

素有“会宁小江南”之称的齐靳湿地,位于华家岭南麓,是葫芦河一级支流岗河的发源地,由华家岭南侧自西向东形成河谷湿地,总长9.1公里,总流域面积约29.2平方公里,境内自然资源丰富、生物资源多样、生态环境优美,鸟类野禽品种繁多,黑翅长脚鹬、黄嘴白鹭、苍鹭、蓝雀、锦鸡、山鸡等长期或季节性生存在此,或在迁徙途中栖息于此,具有以生态旅游为主线助推乡村振兴得天独厚的优势。
侯家川镇以生态观光旅游为主,文化体验和农耕休闲为辅,围绕湿地发展谋划建设了一系列配套项目,经过近十年的发展,齐靳湿地逐步集聚了“一级水库和二级水库”两处水域,一级水库始建于1998年,由一条西东走向长1500米,平均宽40米的水域和一条南北走向长1000米,平均宽40米的水域汇集形成,整体呈“V”形,蓄水量达30万立方米。二级水库兴建于2016年,长900米,平均宽50米,蓄水量为10万立方米,在2019年12月,水库上游葛家滩村被命名为首批“国家森林乡村”;在二级水库下游,有一处由水草丰茂的河滩自然形成的河谷草甸,中央一条小溪蜿蜒而下,各种形态的柳树错落有致,遮蔽成荫,是夏日游人休闲、野炊、避暑、露营的绝佳之地。
持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绘就齐靳湿地新画卷。侯家川镇侯川村抢抓全市“一圈一带三线多级”动力格局下国道247线现代农业示范带建设机遇,围绕建设“一带五色·多彩会宁”的总体思路,充分挖掘全村现有绿色生态资源和长征期间红二方面军过境休整的红色文化资源,以绿色为底色,以红色为内涵,以“山清水秀、村美人和、宜居宜游”为理念,围绕湿地发展谋划建设了环形道路、文化广场,配套建设了蔬菜大棚、齐靳梨园、绿化等项目。特别是在2022年,根据县委、县政府打造“生态乡镇”的主要目标,结合乡村示范点建设,林草、交通、乡村振兴等部门集中在齐靳湿地建设了“华家岭上水宏图”生态展馆,硬化村组道路及巷道12.2公里,道路维修铺油8公里,新修步道2.4公里,新修涵洞1座,排水渠750米,给水管网1000米,污水管网550米,新建水冲厕所1座,垃圾收集点8个,安装垃圾箱30个。改造提升塑料大棚20座,新建农家乐1家。实施绿化5000亩,栽植马鞭草14亩。安装亮化路灯60盏,步道景观灯160盏。培育乡村产业新业态,开拓乡村共富新路径。通过基础设施建设,齐靳湿地已成为华家岭南麓的一颗天然翡翠珍珠,成为国道247线沿线的一道靓丽风景,成为会宁南部乡村旅游的一个重要节点。
乡村美不美,事关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下一步,侯川村将抢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在继续完善齐靳湿地基础建设的同时,实施高标准农田,实现小杂粮机械化、规模化种植,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业,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实现致富梦,全力描绘村强、民富、景美、人和的美丽画卷。
(会宁融媒记者 逯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