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十年】会宁:发展大棚蔬菜产业 “菜篮子”成百姓致富“钱袋子”
来源:会宁县融媒体中心 | 作者:逯玉洁 | 日期:2022-08-22 09:31:05 | 阅读: 2700
【开栏的话】十载砥砺前行,十年春华秋实。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中华民族发展历史上极不平凡的十年,也是会宁县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创新取得非凡成就的十年。十年来,全县发展呈现出综合实力显著提升、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生态治理大见成效、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的良好局面,书写了会宁十年“精彩答卷”。即日起,本平台开展专栏《我们这十年》,全面反映新时代十年会宁发展的伟大变革、巨大成就和成功经验,生动展现全县人民建设幸福美好新会宁的新风貌,激励广大干部群众以更大决心、更大干劲奋进新征程,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蔬菜是城乡居民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农产品,保障蔬菜供给是重大民生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会宁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积极培育发展蔬菜产业,特别是以塑料大棚为主的设施蔬菜产业发展呈现出数量增长、效益提升的良好局面,实现了蔬菜生产在区域、时间、品种等多个层次的合理优化配置,全县蔬菜产业正阔步向前。
在中川镇的蔬菜大棚里,一人高的西红柿苗上硕果累累,一颗颗色泽饱满、果形圆润的西红柿挂满枝头。今年50多岁的王耀兵正在和工友们忙着清理枯叶、采摘果实。年轻的时候为了赚钱养家,一直在外打工的他根本没时间陪伴家人,2018年,当得知中川镇开始投资建设蔬菜大棚、发展蔬菜种植产业后,王耀兵便决定留在家乡到大棚务工。
中川镇中川村村民 王耀兵:
前几年一直都在外地打工,自从这边搭起了大棚,这四五年之内,就开始断断续续在棚里务工,今年就开始长期在这里务工了,工资也每月按时发。在家门口打工还能照看家里,家里的活也能干不耽搁,还能挣务工费,觉得比较方便。
世上无难事
只怕有心人
蔬菜大棚的发展不仅解决了部分像王耀兵一样背井离乡人口的就业问题,还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当地老百姓的生产热情。一口爆汁的圣女果,茁壮成长的茄子辣椒都是邵国民夫妻俩辛勤劳动的最佳回报,自从2019年夫妻俩开始尝试大棚蔬菜种植以来,四年的时间里,经过不断地摸索和学习研究,现在已经熟练掌握种植技巧的夫妻俩不断向着“有知识、有技术、懂市场”的新时代农民靠近。
中川镇中川村村民 邵国民:
我妻子之前在中川产业园里打工,种圣女果的时候学了点种植技术,在18年、19年的时候政府帮扶着建了4座大棚,我们就自己开始种圣女果、辣椒等各种蔬菜,开始的时候技术不成熟,技术成熟后,种的也越来越好了。种出来的蔬菜就在县城里销售,因为是绿色产品,销路也挺好的。作为一个农民,还是要掌握一些科学的种植技术比较好。
中川镇中川村党组织书记 米宏:
中川村现有蔬菜大棚496座,其中96座是合作社代种,剩下400座是农户自种,这96座主要是合作社引进外面的先进技术,像圣女果、辣椒等这几年都是高产高销,销路这一块儿也不成问题,主要是还能带动农户的产品同步销售。另一方面,农户有很多不懂的技术,合作社通过聘请专家和农科院的人才来现场指导、讲解,使产品增产增收,并且提供了一定的销售渠道,包括帮扶等各方面都提供了一定的资源。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村上的经济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农户的收益也比以前更高了,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立足辖区内米峡水库的水资源和蔬菜种植传统优势,中川镇按照“规模化、标准化、商品化、品牌化、产业化”发展思路,采用“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联动模式,在梁堡村、高庙村、高陵村、中川村建设南峪川万亩高标准蔬菜产业园,通过积极探索现代农业技术及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子,不断探索最佳合作模式,着力打造“机械化种植、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发展、现代化交易”的现代绿色蔬菜产业链条,“生产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南峪川万亩高标准蔬菜产业园不断提升着全镇乃至全县蔬菜产业现代化水平,更进一步擦亮了会宁绿色蔬菜产业“新名片”。
会宁县中川镇党委副书记 裴菊萍:
截至目前,会宁县南裕川蔬菜产业园已建设完成日光温室402座,已试种68座,计划于9月底完成200座的种植。自2021年开始种植以来,经济效益可观,如果种植西红柿,辣椒等,每年可收入两茬,年收入在3万元以上,同时还可以带动当地农户就近务工,务工年收入能达到3万元以上,蔬菜大棚的建设实现了产业链条、农民收入、土地产出的倍增。
会宁是全省优质无公害蔬菜的理想产地,经过多年的发展,蔬菜产业形成了北部沿黄灌区瓜菜生产和南部地下水灌区叶菜生产两大区域布局,截至2021年,全县累计建成塑料大棚4.4万座,全部实行水肥一体化种植,瓜菜种植面积稳定在20万亩,其中设施瓜菜2.54万亩,露地瓜菜17.48万亩,产值达到10.46亿元。今后,会宁县将以甘肃开盛农投集团公司为链主,围绕提升加工水平,以产业园为平台、龙头企业为载体,以蔬菜初加工为重点,夯实产业链前端,做强产业链中端,发展产业链后端,从重点企业、产业园、“甘味”品牌、重大项目、科技支撑等方面着力,为蔬菜加工产业补链、强链、延链提供强劲动力,着力打造蔬菜特色产业集群,实现蔬菜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预计到2025年底,实现全县瓜菜种植面积20万亩以上,总产量达到63.5万吨,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2.91亿元。
会宁县中川镇副镇长 朱旺利:
近几年随着种植结构调整与优化,中川镇蔬菜产业已经初具规模,今年县委县政府又制定了“6+1”产业扶持政策,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在蔬菜产业发展上,进一步打造质量优势和规模优势,以标准化蔬菜产业园为平台,走区域化、规模化、科技化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良好基础。
(会宁融媒记者 逯玉洁)
下一篇:会宁:踏歌奋进逐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