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宁:特色产业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来源:会宁县融媒体中心 | 作者: | 日期:2021-06-14 00:00:00 | 阅读: 3587
近年来,会宁县以“产业”准线贯穿发展主线,以调存量、优增量、提质量为重点,培育发展新兴产业、融合发展特色产业,实现县域农业产业经济结构高质量优化提升,让各类富民特色产业,坚实如磐地成为全县农民稳定增收的“压舱石”和致富筑梦的“发动机”,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产业兴旺,群众富裕,乡村才能振兴。砂田西瓜为郭城驿镇扎子塬村的特产,是当地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在增加农民收入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今年,郭城驿镇扎子塬村立足资源优势,抢抓果蔬市场需求量大,市场远景广阔的有利机遇,推动砂田西瓜的规模化、品牌化、产业化发展,做大做强西瓜种植产业,让西瓜种植成为带动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 “甜蜜产业”。
会宁县郭城驿镇扎子塬村党支部书记 赵首章:扎子塬村现有砂田西瓜21600亩,去年老百姓的每亩平均收入2500元左右,去年我们也注册了会宁砂田西瓜地理商标,下一步我们利用会宁砂田西瓜地理商标,利用纸箱装西瓜,把扎子塬西瓜推向高端市场,让老百姓收入增加,让老百姓的生活更加富裕。
小西瓜大产业,承载着一方百姓脱贫致富的美好愿景,村民魏立河就是靠种植砂田西瓜过上了幸福生活。
会宁县郭城驿镇扎子塬村村民 魏立河:在价格平稳的情况下,每斤五角钱左右,正常每年收入能在15万元以上,作为农民虽然辛苦一点,但收入还可以。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郭城驿镇扎子塬村举目望去,满眼一片白色的海洋。一排排塑料大棚首尾相接,有序地排列在田间,给人一种浓浓的田园气息。
会宁县郭城驿镇扎子塬村村民 赵振鹏:去年种了30亩瓜,收入大概都在五六万元,今年继续种西瓜,种30亩,今年看长势好着呢,希望收入再好一些,能有一个好收成。
会宁县五有绿色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秦启权:合作社种植大棚1200座,种的西瓜、辣椒、西红柿、莲花菜、散花等,现在早熟西瓜一百棚再有一个礼拜就上市了,根据现在的行情早熟西瓜可能一棚收入4000元。
合作社承载着整村的产业发展梦,合作社的兴旺决定了整村产业发展的兴旺。搭建好平台,产业发展路更宽,乡村振兴也就有了奔头,农民有了盼头。据会宁县五有绿色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秦启权介绍,自蔬菜大棚建起后,合作社吸纳了当地村民在大棚务工,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挣钱,为当地老百姓带去了不少收益,也为村民提供大棚搭建技术、种植管理技术和销路,真正实现了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会宁县五有绿色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秦启权:合作社还吸纳当地务工人员120名左右,每人平均每天收入100元,一年下来务工人员收入2万元左右。
会宁县郭城驿镇红堡子村村民 高鼎:一天在合作社能挣100元,闲了在这里干活,忙了就去忙家里的事,一年在合作社里能挣2万多元,也轻松着呢。
产业兴,则群众富。为了推动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郭城驿镇牢牢把握特色产业稳定就业、扩大增收这一核心,在抓好传统种植业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合作社的带动作用,努力发展大棚种植,让农民在特色产业发展中尝甜头,有奔头,打牢乡村振兴基础。
会宁县郭城驿镇红堡子村村民 王晓娟:从大棚搭建以来我就一直种的辣椒,开始自己只有4个棚,去年承包了周边老百姓的十几个棚,全种的辣椒,现在辣椒长势好得很,第一茬已经卖掉了,第二茬辣椒不久也能卖了。
千里良田生机勃勃,蔬菜大棚长势喜人,砂田西瓜茁壮生长,农家土屋旧貌换新颜,致富小康喜上眉梢……行走在会宁县郭城驿镇的乡村,这样的场景比比皆是。在推动乡村振兴过程中,郭城驿镇按照发展现代农业、高效农业的战略要求,积极探索农民增收新渠道,持续加快“三园一优”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一亩田”向“一亩园”转换,大力发展高原夏菜、大棚蔬菜、砂田西瓜等特色产业,努力让农民吃上“产业饭”,走上小康路。
会宁县郭城驿镇副镇长陈世英:下一步,我们郭城驿镇将聚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20字方针总要求,始终坚持“21211”产业方向不动摇,继续以“三园一优”产业结构调整为抓手,推动四大特色产业园建设提质升档,促进群众持续增收。同时,我们将以现代农业、加工农业为核心,形成“特色产业园—农副产品加工(园区)——新兴工业综合服务区”的城乡产业联动发展格局新业态,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布局,建设特色产业小镇,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