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家所镇以产业发展助力群众增收致富

来源:会宁县融媒体中心 | 作者: | 日期:2021-04-20 00:00:00 | 阅读: 4509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今年以来,翟家所镇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持续发展全膜玉米、马铃薯等基础性产业,鼓励发展肉牛肉羊养殖等特色产业,以产业发展助力群众增收致富。

希望的田野生机涌动,美好的乡土大有可为。走进翟家所镇杜湾村村民张亚胜家,他正在熟练地给牛群投喂草料,一头头牛儿“哞哞”地叫着,个个膘肥体壮。谈起养牛经,张亚胜一脸自信和喜悦,今年他家饲养的母牛相继下犊,这让张亚胜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他说,现在的好日子,离不开这些牛!

1618817254020043418.jpg

会宁县翟家所镇杜湾村村民 张亚胜:我现在养着10头繁殖母牛,今年已经生了4头牛犊,后半年还能生3头,到今年年底能卖7头,按照今年的市场价格,7头牛犊能卖7万元,收入挺好的。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两类经营主体,鼓励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加大对运行规范的农民合作社扶持力度。”这让村民张勇对发展肉牛养殖业充满信心,对牛年发“牛财”斗志昂扬。

1618817286955004809.jpg

会宁县翟家所镇杜湾村村民 张勇:引进来以后,牛吃草、喝水以及生牛犊都没有啥问题,就算是有一点小毛病,也有专门的技术人员治疗,保险也买了,我们老百姓都很放心。现在政府特别重视养殖户,养牛对老百姓来说也是一个致富产业。

乡村振兴正当时,铁牛“突突”来助力。高质量发展农机机械化,是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关键要素。随着天气回暖,会宁的田间地头一番别样农忙场景呈现在人们眼前,阡陌间人工劳作的身影少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台台科技感十足的“铁牛”在田野里纵横驰骋,在这些农业“好帮手”的助力下,农民“种地一身轻”,同时让农业生产提质增效。

1618817320750043494.jpg

会宁县翟家所镇杜湾村村民 王玉兰:现在条件好得很,机械铺地膜、机器耕地,现在方便得很。

1618817331384058891.jpg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是每个人心目中的诗意乡村。会宁的村庄长啥样,老百姓现在的生活过得怎么样?在杜湾村,过上幸福日子的村民王秀珍说:“这是从前做梦都不敢想的好日子”。

1618817341174002899.jpg

会宁县翟家所镇杜湾村村民 王秀珍:老百姓的生活现在好得很,政府政策也很好,牛养上了,自来水入户了,吃穿都不愁了,对现在的生活很知足了。

蹚出路子,挣到票子,也换了脑筋、长了精神。翟家所镇巧念养牛致富经,如今,肉牛养殖已成为翟家所镇的支柱产业和富民产业。会宁县翟家所镇党委副书记田革斌说:“走好‘牛’路子,做好‘牛’文章,是我们奔向‘牛日子’的底气。下一步,我们还将持续深入开展乡村振兴各项工作,让全镇群众实现稳定增收致富,不断提升他们的幸福感、获得感、满足感”。

1618817394266006100.jpg

会宁县翟家所镇党委副书记 田革斌:下一步我们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效的同时,在不稳定人群的监测上继续加强工作,同时在乡村环境整治、人居环境整治上,我们将要列出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细化工作任务,确定工作目标,同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如村组道路硬化、文化广场建设等方面,我们进一步推进国家的政策在农村落地落实落好。

【记者感言】风劲扬帆正当时,乡村产业立潮头。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产业选好了,农民致富就有希望。会宁县依托草畜产业大力发展肉牛肉羊养殖,结合农村“三变改革”试点推行乡村旅游,突出地域特色整体推进塑料大棚有机蔬菜种植,一番“产业革命”,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成为致富奔小康的好帮手。现如今,全县产业振兴蓝图已然绘就,乡村振兴正逢其时。

 (会宁融媒记者 牛丽娜 逯玉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