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会宁

来源:会宁融媒体中心 | 作者: | 日期:2021-03-12 00:00:00 | 阅读: 16752

牛门洞沉睡数千年的陶器说

这是一片古老的土地

庄严矗立的会师门说

这是一片英雄的土地

一张张高校录取通知书说

这是一片崇文修德的土地

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楼说

这是一片投资兴业的土地

一位位慕名而来的游客说

这是一片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土地

这里,是会宁





窠立台前,寻访远古文明
西宁城头,聆听驼铃阵阵
蛤蟆城内,感受金戈铁马
古道驿站,见证朝代兴衰
西津门楼,诉说艰苦卓绝
这里,有过秦皇汉武西巡的雄风
有过丝绸之路商旅的印迹
有过一代代文人的留墨遗韵
有过一批批壮士征战戍边的身影
秦陇锁钥,丝路重镇
是历史对这里的赞誉
这里,是会宁


2-1.jpg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纪念塔
庄严矗立,傲视苍穹
见证那段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
枪林弹雨,气壮山河
铁的意志,血的牺牲
赢得伟大的会合
大墩梁上弥漫的硝烟已经散去
慢牛坡边荡起的尘埃早已落定
大成殿前欢呼的声浪归于平静
远征者的足迹渐渐被岁月磨平
但艰苦卓绝的军民鱼水深情
仍被一代代会师儿女永久传唱:
最后一把米,端来做军粮
最后一尺布,为你缝衣裳
最后一件老棉被,盖在了担架上
最后一个亲骨肉,也要送到部队上……
铭记长征史,激发奋进志
这里,因长征的历练而淬火成钢
这里,因革命的洗礼而昂扬向上
这里,是会宁


4-1.jpg


圣地之夜,看万家灯火
教学楼内,听书声琅琅
春风化雨,师生和睦畅交心
答疑释惑,学海无涯勤耕耘
恰同学少年,意气风发
试问祖国未来,谁是栋梁?
望雄鹰翱翔,诗书漫步
敢问神州大地,谁与争锋?
16万莘莘学子
已遍布天南海北、各行各业
这让人动容的数字背后
折射出的是“三苦两乐”教育精神
兴办人民满意教育
这里,一茬接着一茬干
打造全国教育名县
这里,一张蓝图绘到底
这里,钟灵毓秀,人杰地灵
这里,民风淳朴,文脉悠长
这里,崇文尚学,薪火相传
这里,是会宁

5-1.jpg


时间见证历史,奋斗谱写华章
脱贫攻坚统揽全局
决战决胜小康压倒一切
第一时间部署,最快速度动员
立竿见影抓落实
创建增收模式,壮大特色产业
改善基础设施,发展乡村旅游
实施异地搬迁,推进县乡文明
齐心协力向着美好生活加速奔跑
脱贫抓产业、产业抓覆盖
覆盖抓达标、达标抓效益
一项项新颖独到的锦囊妙计
正在陇原大地推广开来
这里,已成仓廪殷实之地
牛、羊、菜,鼓起的是农民的钱袋子
果、薯、药,承载的是百姓的小康梦
这里,已成优质农特产品基地
小杂粮、胡麻油、牛羊肉
集天地之精华,汇万物之精灵
触动的是消费者的味蕾
留住的是舌尖上的记忆
一系列推销推广活动
实现从线上到线下、从品牌到口碑
香飘北上广,誉满海内外
这里,脱贫攻坚结硕果
这里,乡村振兴正当时
这里,是会宁


6-1.jpg


从汉唐街的新建到祖厉河的整治
从北城区的崛起到南川综合体的兴建
从会师大道的畅通到圣地公园的开放
提升的,是城市的品位
见证的,是发展的奇迹
这里,桥桥通东西,路路通南北
畅通的是道路,温暖的是民心
这里,水景常态化,绿色生态化
望得见的是山,看得见的是水
留得住的是一抹浓浓的乡愁
青山不负绿水,血脉不负信仰
治理“一条河”,打造“一条街”
繁荣的是“一座城”
这里,用信念完成了城市的华丽蝶变
这里,用坚韧铸就了城市的绿色希望
这里,用情怀温润了城市的生态底色
这里,是会宁


7-2.jpg


战地黄花·大墩梁
大沟深处杏花村·厍弆
线川·田园综合体
紫香·童家湾
谷仓·田家坪……
宛如颗颗耀眼的明珠
串起一段段如诗如歌的岁月
烂漫着四季分明的律动
抒写着乡村振兴的乐章
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
十里汉唐街,锦绣牡丹园
再现古道名城的繁华记忆
田园果蔬香,牛羊满山坡
唱响物阜民丰的盛世欢歌
学窑诵诗书,秦声展风韵
绵延耕读传家的乡土根脉
来这里,放松身心,愉悦康养
来这里,踏青赏花,采摘体验
来这里,栖息驻足,纳凉避暑
这里,是会宁


8-1.jpg



这里,是会宁
古老厚重的历史文化,传承农耕文明的脉动
这里,是会宁
闻名中外的三军会师,铸就红色革命的品牌
这里,是会宁
载誉华夏的金色教育,续写长盛不衰的传奇
这里,是会宁
得天独厚的绿色产业,提升“甘味”独到的品质
这里,是会宁
山清水秀,天蓝地绿
这里,是会宁
人文荟萃,物华天宝


8-2.jpg


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

会师大地上的每一个脚印

都镌刻着奋斗者的艰辛

百年奋斗,圆梦正在今朝

千秋伟业,百年只是序章

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会宁新征程

会师儿女责任重大、使命在肩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

再出发,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再出发,我们的梦想是民族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