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宁:红色沃土绽放文旅之花
来源:会宁县融媒体中心 | 作者: | 日期:2021-03-04 00:00:00 | 阅读: 4580
有一种繁花似锦样的迷人,就像“杏花村·厍弆”绮丽斑斓的珍珠,镶嵌于古老的大沟深处;
有一种水墨如诗般的惬意,恰是“紫香·童家湾”氤氲妩媚的恬淡,擘画出乡村振兴的唯美图景。
从诗意盎然的花海到古朴幽静的小镇。一路走来,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有“战地黄花”的深沉、有“驿路牡丹”的奔放、有“神秘药谷”的醇香、有“紫香·童家湾”的婉约、有“谷仓·田家坪”的饱满、有“书香世家·山背后”的深邃,还有厍弆·杏花村的热烈......
近年来,会宁县立足红色资源禀赋,以建设旅游文化城市为统领,以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发力全域创建,创新农文旅融合,乡村旅游发展全面开花,旅游产业成为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创新引领,全域旅游提质增效
据了解,“十三五”时期会宁县坚持文化以旅游为载体、旅游以文化为灵魂的发展理念,抓好统筹规划,着力打造全域旅游发展品牌,构建“全景、全业、全时、全民”发展格局的桥梁和纽带,将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新经济增长点优先发展。
从线川田园综合体驻足走来,我们跟随前行的脚步,到中川大墩梁油菜花海田观景赏花,去紫香·童家湾感悟嬉戏童趣,在谷仓·田家坪寻访乡村记忆,再到大沟深处杏花村阅览往昔变迁,这样还不够,我们再到会宁小江南垂钓嬉戏,去汉唐街张开味蕾品尝美食。一路走来,我们将经历传统与现代的交相洗礼、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愉悦。
据了解,会宁县近年来充分挖掘地域资源、整合文化根脉,以农耕文化和乡村记忆为主线,与时代特色有机融合,积极打造“红色圣地游、生态休闲游、历史文化游”三大会宁品牌,并不断打造新亮点、延长产业链,着力丰富乡村旅游深层内涵。
截至目前,全县文化产业增加值由2015年的1.25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2.4亿元,文旅融合实现新突破,走出了一条别具特色的发展路子。
文创赋能,文化旅游深度融合
借助文化旅游的灵魂和载体,会宁县着眼于把厚重的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用强烈的文化意识推进全域旅游和多产融合发展,不断丰富文化旅游新业态,着力构建文化与旅游全方位、深层次融合发展格局。
大沟镇党委书记马宏江告诉记者,我们在着力挖掘深度贫困地区乡村旅游资源的同时,突出地域文化特色,不断注重文化传承,将其与本土文化紧密融合、与当地资源紧密结合、与游客兴趣紧密贴合,着力打造以农耕文化为魂、以田园风光为韵、以村落民宅为形、以生态农业为本的乡村旅游,激发乡村旅游的无限生命力。
于是,在会宁这方充满希望的大地上,“文化+”“旅游+”遍地开花,文旅融合效益日益凸显。
红色为媒,聚力擘卷乡村振兴
据悉,将美丽乡村与精品景区建设有机结合,是会宁县打造乡村旅游品牌,实现乡村振兴发展“秘诀”。
依托红色景区,激活乡村旅游资源,打造了“战地黄花·大墩梁”“驿路牡丹·五十里铺”“杏花村·厍弆”“神秘药谷·养生杨集”“紫香·童家湾”“谷仓·田家坪”等乡村旅游示范点。
十里汉唐街、锦绣牡丹园,到处都是古道名城的繁华记忆;学窑诵诗书、秦声展风韵,遍地绵延耕读传家的乡土根脉。
一步一景,景景生辉;百步一画,画画传情。在融合发展的新理念下,会宁农文旅深度融合的“交响曲”越奏越响。
(会宁融媒记者 魏永刚)